来源: 石家庄市第一中学
发布者: 石家庄市第一中学
发表于: 2014-05-19
点击量: 11942
攻心,即做学生的思想工作,这确是一件吃力难讨好的事情。因为现在的中学生思维活跃,兴趣广泛,个性鲜明,且又敏感自尊。说多了,容易引起逆反;说少了又担心不起作用。我以为,这一工作要想达到事半功倍之效,不在于说的多少,关键在于能否深入了解学生个性特点,准确把握教育时机。孔子有一句名言:“不愤不启,不悱不发。”细细品来,他所强调的也正是教育时机的准确把握问题。下面是我的三个“攻心”小故事。
故事一:“火上浇油”。小B 是一名比较内向的学生,在石家庄一中这个尖子生云集的环境中,思想压力很大,平时沉默寡言,但自卑感很重;学习很用功,但效果不佳。不过,他有一个突出的优点,就是课上笔记做得极认真,作业写得极整洁。我于是在班内大张旗鼓地展览他的笔记和作业,号召同学们学习他的认真态度和刻苦精神。后来在一次小测中他考出了较为理想的成绩,我又借此机会在班内大力肯定这是他平时认真、努力学习的结果。后来,经过数次类似努力,他的成绩果然逐步提升,到高三已稳居班内中上水平。这种抓住星星之火,以求燎原之势的办法,我称之为“火上浇油”。这一办法运用了心理学上的“及时表扬与鼓励”的原则,心理学中认为“及时的评价利用了刚刚留下的鲜明的记忆表象,使学生进一步产生改进他的学习的愿望”。这一方法可以说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学生,但对那些自信心较差,成就感较差的同学而言,效果尤其明显。
故事二:“当头棒喝”。小C,头脑聪明,入学成绩本为全班第一,师生公认为一颗可堪造就的好苗子。但后来发现他有一个致命的缺点——自制力极差。不知从什么时候,迷上了“武侠”和“卡通”,并且一发而不可收,为此家里撕过、烧过,可是毫无改观,到后来,老师都快要对他绝望了。经过数次工作,我发现他自恃聪明,总是拿还能交待的成绩来搪塞,并且好胜心还很强。我于是决定按兵不动,等待时机。从期中到期末,他的成绩直线下滑,仅居班里的中下水平。此时,我觉时机已到,对他进行了一次全力攻坚,并让他在班内现身说法,自我加压。后来,他的成绩终于又重新回归到班里的一流行列,并在高考中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,成为北方交大的一员。这种静待时机,一击得手的方法,我称之为“当头棒喝”。这种办法适用于那些有一定的学习基础,但又易骄傲的“狂放型”的学生,这类学生其实正是老师最头痛的最易产生“逆反”心理的学生,因此,运用这一办法忌多说,力争一次到位。
故事三:“滴水穿石”。小T ,细腻敏感,刻苦用功。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,他陷入了一种抑郁的心理怪圈之中不可自拔,经常在一种似乎没来由的空虚、寂寞、甚至恐惧中煎熬。家长为此很着急,甚至去找过心理医生,但是仍无效果。我从他较为内向的性格分析,觉得他可能是有什么事情长期郁结而导致了目前的这种状态,唯一的办法是让他宣泻出来,然后在他的宣泻中去寻找问题的根源,于是,我在动员家长耐心倾听他的诉说之余,我也定期作起了他的忠实听众。终于在有一次谈话中,他谈到了他和初中时的一位异性同学的交往与矛盾,谈起了这件事对他的影响。我觉得,病根找到了,于是帮助他分析如何解决他们之间的矛盾,如何处理好他们之间的关系。实践证明,问题解决了。这种在不断交流中发现问题、解决问题的方法,我称之为“滴水穿石”。这一办法适用于那些心理负担较重,心事较多的学生,运用这一办法时,关键在多交流,然后找出症结,从而解决问题。
“攻心”,其实是治心,治学生的心病,三个故事,三段经历,给我很多启发,教育不是一件着急的事儿,这需要耐心,更需要艺术。